商务部日前发布对外投资半年报,1—6月,我国主要行业的对外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其中对建筑业投资增长19.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10.4亿美元,同比增长5.7%。
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级商务参赞陈润云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呈现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为615.8亿和810.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5.7%。
安全局势掣肘高速增长
具体来看,1—6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10.4亿美元,同比增长5.7%。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302个(上年同期325个,减少23个),合计650.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有168个,同比减少20个。完成营业额615.8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亚洲2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46.2%;非洲22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36.3%;拉丁美洲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8.8%;欧洲35.4亿美元,同比下降11.4%,占5.8%;大洋洲、北美洲分别占1.6%和1.3%。
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新闻发言人张湘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发展规划中都包含庞大的基建计划,特别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传统市场的建筑业将保持高速增长。
不过,陈润云也指出,近期对外承包工程的业务发展增速有放缓迹象,这主要是由于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一些亚非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举债困难加大,再加上目前国际工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企业赴境外承建工程项目造成了一定影响。
不甘“替他人作嫁衣”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不少建筑企业都交出了漂亮的海外成绩单。
以中国铁建为例。5月5日,中国铁建旗下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与尼日利亚联邦交通部签订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总金额达131.22亿美元,刷新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单体合同额最高纪录。“这一项目可以极大地带动中国装备出口,涉及30亿—40亿美元的施工机械、钢材、机电产品等。项目建设期间可以为当地提供近5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和15万个间接就业机会,运营期间则可以提供2万—3万个固定就业岗位。”中国铁建总裁张宗言说。
陈润云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对外承包工程正在逐步恢复增长趋势,新签合同额增幅不断回升,如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增幅达到了131.4%和22.9%,传统市场亚洲地区也恢复增长并达到了16.2%的增速,肯尼亚、阿根廷等国的增速也很快,并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按行业划分,交通运输建设、房屋建筑、电力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新签合同额都实现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
中铁九局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伴随着多年海外市场的经验积累和实力壮大,许多工程承包商已不满足于“替他人作嫁衣”,只停留在施工、劳务、供货等分包环节,而是越来越多地选择BT、EPC、BOT等方式,带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大批“中国制造”的电站设备、水泥制造装备、铺轨机械、铁路机车等设备用于中国公司总承包的工程。
张湘也认为,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国产机械设备出口和国内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成果显着。近年来,中国企业承揽项目逐渐向业务链上游移动,EPC、PPP等高端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带动了大量国产设备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曾做过一次调查测算,就项目平均水平而言,设备采购一般能占合同额的20%左右,但像电力工程这种需要采购安装大型机电设备的项目高达60%。中国企业通过承接土耳其高铁项目、伊朗地铁项目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使得国内大批水轮机组、铁路通讯信号设备等出口海外。”张湘说。
转型升级争取话语权
根据商务部的预计,随着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进一步加强,我国企业在非洲、拉美、大洋洲等地区的承包工程在下半年仍具备较强增长潜力,今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的合同额和营业额仍将保持5%左右的平稳增长,将分别达到约1800亿和1400亿美元。
对于日益增长的海外投资,张湘表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带动了一部分海外投资业务。工程建设企业产业链的延伸,自然发展到工程投资业务,还会带动国内设备制造和建筑材料等相关产业“走出去”。此外,海外投资也给工程企业的海外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在承包商选择、技术标准选用上,中国工程企业会拥有更多话语权。当前国际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很多市场要求带资承包、BOT、PPP等合作模式,这些都是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中国进出口银行资深经理赵昌会指出,企业除了要有更加成熟和全新的市场方略外,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其他国际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应不断提高整体能力,包括整个项目的设计、规划和施工能力。
“在任何情况下,质量都是一家企业能够长期生存下去的最根本条件。价格再便宜,施工能力再强,承包能力再强,业主如果质疑你的质量,或者是质量存在隐患,公司声誉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需要高度重视。”赵昌会强调,“严格来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大规模地‘走出去’只有十几年,而且前期企业在对外投资上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受现实需求驱使,偏重于开拓生存空间,缺乏整体的国际战略,单纯是为了‘走出去’,很难顾忌标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