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国内楼市持续疲软造成家居产品销量低迷,外销又屡屡受阻;那边,家具建材企业为稳固企业形象和夯实市场份额,不断引进生产线、研发新品,这就造成了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日趋严重。而流通环节租金的高企,也使得家居建材企业积极抱团自救,通过转型升级、联盟促销、自建卖场等方式应对。
行业现状建材行业:投资增长率低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晓明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原材料工业“十三五”规划中,化工、建材、有色、钢材等行业,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目前,建材行业的投资增长率非常低。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35%,实现利润总额829亿元,同比增长29.9%。虽然业绩在增长,但出现规模以上建材企业数量减少和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市场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对此,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对记者表示,建材是刚性需求,现在的过剩其实是相对过剩。比如日本、欧美经过长期发展,需求在下降,如果再扩大产能就是过剩。但我国现在是有需求,但是购买力不足。
陶瓷卫浴:产能过剩10%—15%
作为装饰建材中最传统和需求量最大的陶瓷卫浴行业,起步早、品牌多、产能大,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的情况尤其明显。业内专家指出,当前陶瓷行业产能过剩比例约为10%~15%,产能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资源浪费,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如果按照去年的市场需求来看,当前陶卫行业的产能大概有10%~15%属于过剩。”广东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环说。他指出,受楼市调控影响,众多瓷砖企业开工不足,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对于制造业而言,产能过剩并非新鲜事。据陈环介绍,陶瓷行业平均每两年会出现周期性波动,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陶瓷企业普遍经营乏力,从2009年开始行业转为火爆,2010年也算符合预期,但2011年开始再次走入下行期,2013年以来,形势尤为严峻。“一些大的瓷砖厂家通常有十几条、二十条窑炉,现在只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窑炉开工运转,或是处于半开半停的状态。”他说。
橱柜:产能过剩5%—10%
广东省橱柜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徐秀华表示,尽管橱柜定制是当下家居市场的明星行业,品牌最活跃、社会关注度最高、年轻群体装修需求最大,但由于看到橱柜市场的巨大潜力,众多内行外行纷纷染指,品牌林立,还是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全国每年橱柜产能超过200亿,平均过剩5%~10%。作为协会来说,我们会对企业进行适当警示,不要盲目进入或上马新项目。
家具业:产能过剩30%
从皇朝家私等多个上市企业年报业绩下滑到近日传出的某知名家具品牌破产的传闻,家具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见一斑。行业数据显示,国内家具业预计产能过剩约30%,目前行业开工率只有60%~70%。”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指出,中国家具市场正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不管是家具生产基地的广东还是四川,产能都处于过剩状态,行业处于转折期,不久的将来可能有一批企业将要被淘汰掉。如果要在“洗牌”中抢到市场先机,转型升级是关键。
业界建议
出路1 转型升级调整模式
虽然闲置的产能让个别企业感到了负担,但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而言,业内专家表示,产能过剩也有利好的一面。广东省建筑装饰材料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炳荣认为,部分能耗高、缺乏技术含量和营销手段的企业,可能因产能过剩而转产或倒闭,这也在逼迫企业升级换代,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新技术、新设备、新研发的推进落实。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指出,企业要意识到过去那种高增长发展模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必须调整发展模式,即由过去的重数量、重速度调整到重效益、重质量的层面,在投产之前应当做好市场调研,避免因对需求判断失误而盲目扩大产能。
出路2 主抓营销保增长
在营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来消化现有产能,也被陶瓷企业所重视。东鹏瓷砖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张翼称,下半年将更加主动地“抢销量、保增长”。越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越是需要将大众化的产品进行平价处理以消化库存。二手房、两限房都是瓷砖卫浴企业接下来需要重视的市场,这将有利于盘活资金、释放产能。
出路3 研发新品求创新
面对淡季的市场,很多地板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工艺上寻求创新,提供有助于新产品研发的新型原料,以期通过新产品的差异化为淡季市场注入活力。生活家地板董事长刘硕真表示,想要成功消化掉产能,地板企业就不能再一味求大或追求扩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粗放经营做“大路货”,而要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来做更精致、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地板产品。
出路4品牌抱团自救为应对卖场高昂的租金,节约流通成本,除了联盟促销外,当下很多建材品牌开始抱团自救,以产业资本的模式自建销售渠道。比如,去年年底21家家居建材企业联合成立了中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今年7月,广州有26家家具建材代理商加盟e房商业模式,自建了家具建材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