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广州市中心很难看到传统家居卖场了,没法活。”钟程建指了指身后的红树湾家具博览中心,这家 2004年开业位于海印桥南的家居卖场,8月底就要关门歇业。钟程建自2004年就入职家居卖场,这些年辗转在靓家居、金海马等卖场从事管理工作,也看着这些卖场一个个地撤场、关门、搬离市中心。
这些年随着租金上涨、竞争激烈,大型家居卖场一直处于生死边缘,加上经营模式的单一,家居卖场路子越走越窄。
“二房东”经营模式
“除了宜家等少量品牌,几乎所有国内家居卖场都是‘二房东’的经营模式。”钟程建表示,只是其中自营比例多少有差别,物业归属有差异。
所谓“二房东”也就是卖场经营者从业主手中租下物业,然后分租予各个家具店商。或者收取租金,或者根据店商的销售按比例提成。这一借鉴于百货业的发展模式,前十年颇受欢迎。一方面家具家居的集体呈现,可以吸引购买人流;另一方面当时国内家具厂商普遍规模较少,借助这些平台对外销售最为有利。
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之下,家居卖场蓬勃发展,经营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几千平方米的空间变成上万平方米、几万平方米、十几万平方米。起初家居卖场的经营者往往都会有一定的业界背景,或者是家居生厂商或者是经销商,这类经营者通常在卖场中有着不少自营份额,例如金海马的一些店门,自营比例超过1/3。他们通常都较为了解家具业的发展前景,也明白店商的经营状况。自从家居卖场成为“香饽饽”后,一些商业地产背景的经营者开始大规模进入,这些经营者有更雄厚的资本实力,更关心的是经营规模以及招商情况。他们或者是自建物业出租招商,或者承租了大面积商场再“转租”。
2008年开始,全国家居卖场急剧扩张,各种连锁加盟的家居卖场迅速涌现,短短几年间,全国规模以上家居卖场的面积由几百万平方米,迅速上浮到去年的4000万平方米。根据中国家具协会的统计,按行业标准1万平方米年销售1亿元计算,去年家具建材行业实现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也就说2000万平方米的卖场面积就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亚太传媒董事长骆合理就认为全国大卖场中至少50%亏损。
伴随着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进入冰冻期,家居建材市场也开始疲软。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显示,2014年6月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整体延续5月份的疲弱态势,BHI指数环比下降3.8点,同比下降2.37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为1024.4亿元,环比下降6.15%,同比下降0.31%。这是2014年春节之后首次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
但家居卖场龙头企业的扩张依然在延续,此前居然之家就宣布,分店数量将会从现在的70余家增长到近百家。除此之外,红星美凯龙、香江集团都在筹备大面积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