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方近期表态看,交通运输受到关注的趋势,将延续到“十三五”。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近日组织召开《“十三五”交通运输面临形势研究》和《交通投融资——政企合作研究(PPP)》两个课题开题会,正式开启了新形势下交通发展和融资的研究。
年中以来,中央积极的、不遗余力的“保增长”信号释放越发密集,交通运输作为各部门和地方在保增长方面驾轻就熟的抓手,进度和力度大大提升。福建、重庆等地近日均公布了交通领域的重大部署。
一位相关人士对记者称,无论铁路还是公路、船运,不少应该属于“十三五”的交通规划目前已投资到“十二五”,保增长信号一再明确的背景下,部门和地方会更积极地部署交通建设。
国研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对本报表示,交通建设空间仍在,但有关部门要掌握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奏,防止遇到外部冲击酿成风险。
交通基建领跑“十三五”
“十二五”还未结束,交通运输领域的部分工程已经“透支”到“十三五”。本记者查阅多份官方资料发现,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交通的各个领域,铁路领域反应较早。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基本建成规模超4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铁路复线率和电化率达到50%和60%左右。
铁道部2004年编制的铁路网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0万公里,这意味着原本到“十三五”到达的目标,要提前5年完成。
今年4月3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召开电话会议,再度调整今年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至8000亿元。同时,国家铁路计划投产新线也随之提升至7000公里以上,为历年之最。这也意味着铁路建设增速并没有下降趋势。
这种发展速度在地方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7月28日消息称,福建省将提前实施15个“十三五”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里程783公里,总投资约800亿元。其中,今年拟开工建设7个项目365公里,其余8个项目明年开工建设。
在“数字”任务超额完成已比较明朗的形势下,“十三五”的交通运输要解决什么问题?
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任虹在上述开题会上表示,“十三五”将是不同于任何一个五年的发展时期。“未来五年将对交通运输管理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重点应强调运输一体化、交通现代化。”
公私合作成融资改革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此后,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积极探索。
投入巨大的交通基建领域,对这一模式的探索更为积极。
今年4月,国务院在基建领域首推80个PPP(公私合作伙伴)项目,其中,铁路港口均在列。
任虹称,PPP模式能够缓解资金压力,极大改变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推动交通发展新模式。
在地方,PPP的探索热情一样高涨。重庆市发改委7月30日召开发布会称,下半年,重庆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建设,稳妥推进PPP投融资体制改革等。
重庆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下半年,将利用此项改革争取布局实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城市管网等项目。”而PPP投融资体制改革措施“要不了多久就会陆续出台”。
事实上,交通领域对PPP的探索并非新事物,但进展和成效非常缓慢。例如,1996年底通车的泉州刺桐大桥,为内地首例BOT(建设-经营-移交,PPP的一种形式)项目,曾被树为典型。媒体报道称,近年来,刺桐大桥的建设经营方名流公司和政府的矛盾逐渐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