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住建部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之今年1月29日发布的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截止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记者从知情人士了解到,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起草《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议案在今年4月份上报了国务院,正式文件有望于近期发布。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决策层显然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寄予厚望。
“目前很多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但是怎么建,怎么达到好的建设和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清楚。”赛迪世纪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郭慧鹏对记者说。
2万亿投资诱惑
为实现智慧城市,IBM推出了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等等。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度的深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到了井喷和后继爆发的时间点。
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关的行业会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从发展进度来看,初期安防产业最为受益。从产品提供到系统集成,主营视频监控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主营IT设备的神州数码,专业系统集成的易华录、佳都新太等都有很多机会。
资料显示,以一个中型城市安防建设为例,需要1个智能交通系统、13个监控系统、7个平安城市系统、2个数字化城市管理、1个货物流通系统来计算,这也意味着仅安防投入逾15个亿。
除了安防,智慧城市拉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数字城管系统、云计算等相关概念的个股,其中包括易华录、银江股份、数字政通、浙大网新、东软集团、海康威视、同方股份、大华股份等。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慧城市专家王理达认为,首先是运营商这块,通讯设施的建设现在已经有相应的工程项目在开展;第二是传统的一些信息系统集成的企业;还有就是一些本来是专心于一个领域的企业。
郭慧鹏也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会对整个产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交通行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安防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细分的行业,这些后续都会有相对持续的利好。”郭慧鹏说。
据IDC预测,未来10年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2013-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
多企业受益智慧城市红利
“在细分市场中,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公共安全等解决方案市场将实现较快增长。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长江证券表示,城镇化将有带来巨量人口导入到城市中去,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对城市的交通、医疗、住房等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因而将催生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建筑等将领域巨大的市场需求。
具体来看,长江证券认为,银江股份是最受益“智慧城市”建设红利的上市公司。长江证券分析称,从行业角度看,银江股份的现有业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建筑等完全符合“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因而将全面受益“智慧城市”建设红利;从公司角度看,上市公司目前也已从区域性公司壮大为全国性公司,未来将受益于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另外,易华录、华平股份、延华智能的机会分别在智能交通、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服务等领域。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与政府规划息息相关。例如佳都新太。其是智能安防领域的佼佼者,会受益于广东安防三年规划。广东省及广州市慧眼工程将在2013—2015年进入集中建设期,佳都新太以新太融合安防平台产品为切入点,为平安城市提供从硬件设备到智能化软件分析平台完整解决方案。公司在广州市安防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0%,广东省内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0%。
一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表示,智慧城市的投资机会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的机会是工程、集成服务的提供商,比如华平股份、银江股份;长期的投资机会主要是做产品和平台的企业,比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
“像华平、银江这样的企业,在短期可以获得很多的订单,不过这同时需要前期较强的资金实力,回款风险较大,但大订单有保障。长期来看,做产品的回款风险就比较小,产品的规模效应容易显现,对未来的预期会很好。”上述分析师说道。
此外,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者也将享受智能城市建设红利。据悉,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联通类似智慧城市应用达到1.8万个项目,在很多城市提供各种各样信息化技术。
“我们对自己有三个定位:首先是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者。下一步重大战略,愿意承担起智慧城市云承载平台提供者的角色,和产业链一起做智慧应用和基础信息数据的聚合者。第三个定位是对整个智慧城市的应用和基础数据。工作目标是联合政府部门、整合产业资源、聚合智慧应用。”中国联通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这些建设涉及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数据采集分析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数据服务企业,对整个产业链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