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建筑建设工程质量,防止保障房孳生“楼脆脆”,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应重点盯防保障房的建设质量。此外,本市将对建设工程中涉及消防等公共安全的设计、施工质量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终身负责制。
昨天上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市住建委关于建筑工程质量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以及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对该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市民关注的保障房质量问题,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提出,由于保障性住房实行政府限价,建设施工方的利润较低,以牺牲工程质量来提升盈利空间的风险加大,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建议政府应把保障性住房的建材质量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建材主要依靠外省市供应,结构性材料如钢筋90%以上来自外省市,混凝土虽然主要由本市供应,但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90%以上也是来自外省市,建材流通市场营销渠道广、层级多。这一状况给建材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监管效果也很不理想,因此,市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严格加强对流通领域建材质量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材质量。
北京市住建委主任杨斌在报告中说,对于保障房工程,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组,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工地开放日制度、第三方强制检验、回访保修、永久性标牌等制度,强化参建各方的质量主体责任。
下一步,北京市将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不得随意压缩调整工期,对于建设工程中涉及消防等公共安全的设计、施工质量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终身负责制。
同时,建立健全对建材质量的长效监管机制。北京市质监、工商、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强联动,逐步建立从建材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按照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和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情况对本市建材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和出厂检验,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此外,北京市将研究工程质量保险(放心保)制度,探索建立利用市场机制降低建筑市场运行成本的新途径。以《北京(楼盘)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为契机,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金融局、市保监局,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工程质量保险客体专题研究工作,着力研究将工程质量担保和保险制度与保修制度有效衔接,保障房屋所有人权益,建立健全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及各项配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