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非法违法经营建设行为,整治违规违章作业行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总抓手。这几年,我国持续不断地开展以‘六打六治’为重点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处在事故易发的特殊期,受多种因素制约,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7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发布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事故总起数、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以上事故起数都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4.5%和52.2%。
“但是,我国高危行业比重过大,保障能力不足,特别是重点领域的隐患还比较突出,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存在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黄毅说。
作为“六打六治”中的重要一环,打击建筑领域无资质施工行为,整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将再次为建筑安全生产套上紧箍咒。
建筑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仍待解
在今年6月的安全生产月期间,黄毅做客新华网访谈时曾表示,制约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解决这一问题是长久之事。
他解释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拉动了社会的不合理需求,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压力始终得不到缓解,所以超能力生产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此导致事故屡有发生。
据记者了解,就在前不久,住建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上半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了120起,占总数的53.33%;坍塌事故发生了28起,占总数的12.44%。在9起较大事故中,起重机械坍塌事故3起,死亡9人;基坑坍塌事故1起,死亡4人;钢梁坍塌事故1起,死亡3人。不难看出,高空坠落事故和起重机械坍塌事故分别是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事故的主要类型。
“在建筑领域,产业结构人员队伍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批农民工进入,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但用人单位缺乏对他们的培训,所以他们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这给日常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黄毅说。
“六打六治”如利剑出鞘
“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开展以‘六打六治’为重要内容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以来,因非法违法导致的较大以上事故比重已由70%以上降至47%,今后将对发现的典型非法违法行为实行黑名单制度,并进行曝光。”黄毅在发布会上说。
记者了解到,从7月下旬起,我国已在全国集中开展了以“六打六治”为重点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其中包括打击无资质施工行为,以及整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问题。
黄毅说,这次专项行动较以往开展的专项行动有三方面区别:第一,要求更加具体,要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确保取得明显成效。第二,瞄准六个方面的典型非法违法行为,进行“六打六治”,重点突出。第三,措施更加严厉,采取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执法的措施,对发现的典型非法违法行为实行黑名单制度,并进行曝光。要组织新闻媒体开展“打非治违”专题行动,同时实行“一案双查”。对于非法违法导致的事故,不仅要严肃查处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还要查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因为他们在“打非治违”问题上没有尽到责任。
创新方式督查工程质量
早在两年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就明确指出,在建筑施工领域,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的,施工单位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的,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证书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都要受到严厉打击。今年,该专项行动在内容上有了更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并在监督方式上做了创新和改革。
关于创新监督方式,黄毅说,今后将建立健全以安全红线、安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大力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目标指标考核体系、行政审批制度、安全准入和执法、安全管理体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六个方面的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安全生产法》修正案8月有望进行第二次审议。新法要求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落实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应该履行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执法的权威性,特别是加强基层安全监管的执法力量。”黄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