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洋奶粉、洋汽车反垄断调查的消息甚嚣尘上,各大媒体口诛笔伐之声不绝于耳。这些企业的中国市场价格歧视政策,造成了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外市场,一直运用国人对洋品牌的盲目信任而赚取高额利润。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开出了巨额罚单,但是国人也应当因此进行反思。在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是什么让国人甘心花高价为洋品牌买单?是什么支撑了洋品牌的高额利润?或许,有人会说,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什么?只是个名字,还是一块某个机构颁发的招牌?还是品牌背后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其实,品牌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对企业的信任感不断加深的过程,而这种信任最终也变成了企业高销量和利润。这种能获取更多利润的信任,离不开产品品质的保障、营销渠道的管控及品牌口碑的推广,其中品质是核心、渠道是血管、口碑是外衣。核心决定能否生存,血管决定是否健壮,而外衣决定可否远行。
回顾行业发展史,墙纸品牌的形成始终乏力,大部分企业都陷入了重产品轻推广的误区。老牌企业核心强大、血管众多却略显纤细,更是身披“皇帝的新衣”。他们固然生产工艺成熟,产品品质优良,但在诸多新兴企业掀起价格的冲击之下,部分略显纤细的血管便会纷纷断裂,市场份额一路下降。虽然市场上仍有诸多打着该品牌门头的门店,但实则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口碑的推广也只局限于门店推广而非产品品牌推广。
而一些新兴的企业,虽然也有较强大的内核,产品品质不弱于老牌企业,但渠道尚不成熟,市场口碑尚未成型。经过一次次的艰难地市场拓展,新生的渠道力量仍然薄弱。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只能坚难地维系着那纤细的血管不至崩裂,所以,更不用谈为企业披上足以远行的外衣了。
另外一些新企业,则不管产品、产能或是渠道的不成熟,只是依靠着不成熟的产品以疯狂的低价策略冲击着市场。固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是低价也意味着低利润。在价格战的圈圈里坚难地前行着,随时面临退出的风险。
在中国墙纸行业发展的三十多年里,品牌的三大基础:品质、渠道、口碑似乎从来没有完美地落在一家墙纸企业上,同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似乎成为了所有单一墙纸品牌迈不过去的门槛,品质、渠道、口碑似乎从未形成合力。
在行业大变革的当下,中国墙纸行业的品牌发展却正在发生着变化,部分以进口产品为核心的墙纸企业正迈向品牌发展之路。以艾仕、柔然、德国玛堡、瑞宝等为代表的企业为强壮输送血液,加强渠道管控能力,纷纷推动专卖店的建设。同时,为推动市场品牌认知度和扩大口碑效应,纷纷加大大众媒体的广告投放,并且在整合专卖体系的基础上推进节假日促销宣传。而以欧派、大自然等企业也携品牌优势进驻墙纸业,并以品牌运作为起点,虽然起步坚难却也稳健。
行业发展缔造优秀品牌,品牌发展推动行业前进。如今,墙纸行业已经面临了全新的品牌发展阶段,而品质、渠道、口碑三合一的品牌效应也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产生更为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