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医学会学报(JAMA)上就刊登了纽约市卫生局做的一项研究,他们对5 .5万多名曾经暴露于废墟粉尘中的当地市民进行统计,当时,其中有1187人已经被确诊为癌症(据公开数据,美国总的癌症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300人左右)。通过与当地癌症发病率的历史数据作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骨髓瘤的发病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由于缺乏统计学意义,最终难以将这几种癌症的发生与“9·11”建立起关联。
今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14周年纪念日,中国的各大新闻媒体客户端纷纷推送了一条消息:美国逾3000名“9·11”救援人员患癌。这条消息在中国引发巨大关注。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该报道仅在美国一小报上发表,并无主流媒体跟进报道。目前也尚未有官方数据或材料或相关研究能够证实此事。
数据来源撰写记者未回应
这条翻译过来的新闻来自2015年8月9日的《纽约邮报》,原标题是“与倒塌的世贸大楼相关的癌症患者已达3700人”。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是SusanEdelman,2014年的7月27日,SusanEdelman也发了一条类似报道,当时那篇报道中的患癌人数是2500人。
《纽约邮报》(New YorkPost)创办于1801年,现属媒体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其报道风格以煽情、八卦而闻名。
获知这条新闻在中国引起的反响之后,美国加州环保局的工程师开根森教授表示很不解,他告诉南都记者,除了《纽约邮报》之外,美国的其他主流媒体并没有跟进这个报道,也就是说,这篇报道在美国的影响远不像它在中国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
针对SusanE delm an的报道中没有交代“3700人”这个数字的信息来源,开根森说,并没有这样的官方报告。当地时间“9·11”当日下午2点40分左右,开根森给文章作者SusanEdelm an发了一封邮件,请她告知数据来源。
SusanEdelm an很快回复他,会告诉他。开根森就一直等,截至南都记者发稿,他还没有收到Susan Edelman的回复。
此前研究:关联性尚不清晰
“9·11”恐袭事件后,世贸大楼的倒塌造成的健康影响调查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美国医学会学报(JAMA)上就刊登了纽约市卫生局做的一项研究,他们对5.5万多名曾经暴露于废墟粉尘中的当地市民进行统计,当时,其中有1187人已经被确诊为癌症(据公开数据,美国总的癌症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300人左右)。
通过与当地癌症发病率的历史数据作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骨髓瘤的发病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由于缺乏统计学意义,最终难以将这几种癌症的发生与“9·11”建立起关联。并且,也难以证明当时环境中致癌物质(石棉、硅、多环芳烃等)的存在会导致癌症发病率的增加。
一个难点是:不同种类的癌症潜伏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骨髓瘤的潜伏期最短大概是2.5年。但是,与石棉的致癌性最相关的膜间皮瘤的潜伏期会长达11年以上。
2013年,《环境健康观察》上又刊登了另一项研究成果,称20984名搜救人员中,在“9·11”之后的7年内,有552人被诊断患上癌症。文章作者发现,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增多超出了研究的预期。
也有坚信“9·11”有癌症“后遗症”的专业人士。比如R ajaFlores医生,他是一家医院的胸外科主任,他声称:人们都只看到一点表面,“9·11”之后30年内,人们将会看到癌症受害者急剧增多。
2014年《纽约邮报》官方网站上,那篇关于“2500人患癌”的报道下面,有30多条评论,有人指责政府不负责,事故发生之后没多久就急于站出来宣称当地空气已经无害;也有人质疑数据的意义———并不能显示出癌症发病率的显着增多;还有人以个案举证,说知道当日逃生者中有不抽烟的人,后来患上了肺癌。
“9·11”之后,美国成立了专门的受害者基金,截至2014年,这个基金一共向115名罹患癌症的申请者支付了5000万美元。这115人中,只有14名是居住在市区的纽约人,还有5名是当时在现场的游客。